(通讯员董诗瑶)8月5日下午7点,坚守在抗洪一线的信息学院软件1816班学生王谢收到一则令他激动的信息——鄂州市长江干堤燕矶段水位已下降到警戒水位25.3以下,防汛同志可以撤退返回。“我们安全了,我的家乡终于度过了江堤溃口的危险期。”
年仅20岁的王谢家在鄂州市鄂城区泽林镇成海村,因家乡汛情紧张,他主动报名参与抗洪志愿服务。
7月7日收到通知后,他带上行李前往了防汛抗洪的一线。王谢所在的泽林镇抗洪防汛点主要负责长江干堤燕矶堤段,责任区全长2650米。根据镇防汛指挥部的统一调度,他和同村村民负责排查江堤的安全隐患,处理外堤妨碍行洪的树木杂草,巡查清理内堤的白蚁穴、积水等。巡堤期间,蚊虫叮咬,毒蛇出没都是常事,但王谢始终坚守岗位,不曾退缩。
7月14日,受持续强降雨影响,长江水位不断上涨,已超出警戒水位。泽林镇临时成立“抗洪突击队”,专门进行防汛抢险突击。王谢主动要求加入“防汛突击队”,并凭借自身的努力与突出的表现担任了突击队班长一职。他和队员们一起,每日早中晚三次对防区进行地毯式巡查,多次排查出白蚁穴,及时上报并配合白蚁防控中心成功处理。他说:“有一次,我们在江堤防浸台处发现了一堆积水,经过清理排查,最终确定为几处沙眼。当晚8点,突击队员紧急集合,在沙眼处挖沟排水。我们站在湿热的水坑低洼处,扛着一包包的小碎石填堵水坑,抢险工作一直持续到接近凌晨才终于完成。”

王谢和队员们一起排查积水处
7月31日下午5点,鄂州市迎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8-10级大风,正在巡堤的王谢带着队员们迅速前往就近的帐篷避雨。“透过帐篷,我们看见江堤外一棵棵大柏树被大风吹的疯狂摇晃,不时有粗大的树枝飞落,当时有一棵大树被吹倒,直接击中了帐篷,所幸没有出现伤亡。”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的暴风,将堤段上的护林树连根吹倒了百来棵。晚上6点多,暴风终于平息,突击队队员迅速集合,王谢他们配合伐木工人一起清理路面,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才回到住宿处休息,吃上晚饭。

王谢和队员们一起清理被吹倒的树木
由于在防汛抢险工作中表现突出,“鄂州融媒”公众号对泽林镇防洪队伍进行了专题报道,王谢作为90后突出代表接受了采访,记者问他“防汛工作苦不苦?”“苦。”“防汛工作累不累?”“累。”“明年的防汛你还会再来吗?”王谢毫不犹豫地告诉记者“我一定还来!”
王谢接受记者采访
防汛志愿服务的30天里,王谢晒黑了,但他说这是这段宝贵经历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。他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村民们、村领导们的一致好评,泽林镇党委书记表扬他“吃苦在前,冲锋在前”,主动为他写了推荐入党的证明信。王谢同学自己总结说“志愿服务虽然辛苦,但这段时间我过得很充实,能够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到他人,是很有意义的事情。我还有许多的不足,还要向那些奋战在防汛抗洪一线的党员榜样们多多学习。未来我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,学习党的先进思想,为社会出自己的一份力。”